一名學習成績的學生,在學習上肯定離不開學校老師的辛勤教育和指導,當然也離不開家庭父母的付出和教導,更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努力和上進。大家對于學生的評價標準無非就是學習成績優(yōu)異,考上一所好大學,每年高考之后就有很多這樣的學生出現(xiàn),比如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等學校的學生,有人會問這些學生的成功是付出的較多,誰的功勞較大,是老師、父母還是學生自己呢?這其實沒有誰的功勞大小的問題,這三方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實現(xiàn)較后的成功!
對于考上清華北大等學校的學生,其成功因素離不開家庭(家長)、學校(老師)和學生(自身)這三個重要方面。這三個方面中,如果一方面出現(xiàn)了問題,那么,都將是“失敗”這個結(jié)局!無論是成功后的“功勞”,還是失敗后的“責任”,如果用數(shù)字(比例)來體現(xiàn)的話,我認為,家長和學校各占30%,學生(自身)占40%。
人要想取得成功(即考上清華北大等學校),至少得有80%以上的因素起作用。(80分通常被認定為““)因此,缺少一個方面,都不可能達到,獲得成功。(兩項相加,都小于80。)
家長因素:
首先是無可否認的先天因素。不可否認,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先天的遺傳因素是有關(guān)的?,F(xiàn)實中,學習成績好與不好,往往是“全家“性的:有些家庭幾個孩子都考上學校,而有些家庭幾個孩子都是學習很糟,這肯定與父母遺傳因子有關(guān)。先天條件欠缺的孩子,老師再努力,自身再刻苦,雖有進步,但要想,實在太難!這種先天因素被“迷信者”說成是:祖墳不冒青煙,再努力也不成才。
因此,清華北大生不是補課補出來的,也不是刷題刷出來的。
其次,家長文化素質(zhì)及其影響下的“家庭教育”環(huán)境。孩子學習成績離不開家庭早期和平時的習慣養(yǎng)成教育。這也正是城鄉(xiāng)教育差距較大的一大主因。
學校因素:
現(xiàn)在家長和學生都十分崇尚“學校”,為了上學校,幾乎拼了“血本”。而“學校”自身也過份夸大自己的作用。在我看來,學校的作用肯定也很關(guān)鍵,但再有名的學校,較多也就起30%的作用而已。
學生因素:
自身因素是內(nèi)因,起決定性作用。這點沒錯!但如果認為,只要學生自己勤奮刻苦,就能學習并考上清華北大,這不過是一句安慰話。曾經(jīng)有個問題:你認為教育中較大的一句謊言是什么?不少網(wǎng)友的回答是:“老師對學生說:只要我們努力,會考出優(yōu)異成績。”雖然,這個說法也有片面性,但也不是毫無道理。
綜上所述,教育和培養(yǎng)一個孩子,老師的教育、家長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是缺一不可的,只要這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換來大家都滿意的結(jié)果。